什么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文 / admin
2024-07-06 评论 ()

地理信息科学重点钻研地理学基础知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以及遥感原理与技术等方面内容。通过运用 3S(GPS、GIS、RS)技术,对地球系统内部的物质予以信息化处理,比如:依据城市地貌制作成可供手机查询的电子地图、实现远程遥控无人机、提供实时定位导航等等。

开设课程

涵盖地理学、地图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遥感原理与技术、数据库结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工程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摄影测量学、遥感技术与应用、GPS 理论与应用、GIS 设计与开发、网络 GIS、计算机图形学等相关课程。

专业学习

《摄影测量学》、《GIS 空间分析》、《GIS 设计与开发》、《遥感导论》、《自然地理学》、《计量地理学》、《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部分高校按照以下专业方向进行培养:数字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无人机遥感技术。

专业内容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地理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并接受严格科学思维训练和良好专业技能培训,能够在科研、教学、企事业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从事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实际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加以学习和掌握。

毕业生应获取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熟稔地理信息科学、信息科学、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与应用软件、遥感图像的处理和地学信息提取技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原理与应用,具备空间分析和数学建模的基本能力;

3. 拥有开阔的学术视野,了解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领域的研究前沿动态,能够熟练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技术解决地理学中的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和决策支持等相关问题;

4. 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并达到规定的等级水平。

5. 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和协同攻关能力,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或具体应用。

主干学科: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遥感。

核心知识领域: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及其应用、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学、地图学、空间数据库、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地球科学概论(96 学时)、地理信息系统原理(48 学时)、GIS 设计和应用(64 学时)、网络基础与 WebGIS(32 学时)、地图学(48 学时)、地貌与自然地理(32 学时)、遥感概论(48 学时)、遥感图像处理与实验(80 学时)、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32 学时)、空间数据库(32 学时)。

示例二:地理信息系统原理(54 学时)、地理信息系统技术(72 学时)、地理信息工程(54 学时)、地图学(72 学时)、空间定位技术(54 学时)、遥感概论(54 学时)、遥感数字图像处理(72 学时)、C 语言与程序设计(72 学时)、空间数据结构(72 学时)、空间数据库(72 学时)、计算机图形学(72 学时)、GIS 算法基础(72 学时)。

示例三:自然地理学(88 学时)、人文与经济地理学(48 学时)、地图与测量(88 学时)、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32 学时)、地理信息系统原理(56 学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72 学时)、地理空间分析与建模(48 学时)、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编程(48 学时)、遥感概论(48 学时)、遥感数字图像处理(48 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涵盖测量学与地图学实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空间分析方法与应用、遥感图像处理、科研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习、地理学综合实习。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选考学科建议

3+3 省份:物理/化学/地理 3+1+2 省份:首选不限,再选地理/化学

就业前景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够在与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相关的部门,参与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毕业生还能够在地球空间信息工程、空间数据无线网络传输、数据信息可视化等领域展开科学研究、应用研究、教学以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作为大学教育开设的一个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于上世纪 70 年代已在国外的众多大学出现,而我国目前有 140 所高校设立了该专业。从事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的高级人才供不应求。随着国家各个部门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国内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开发的高科技企业数量增多、规模壮大,对于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人才缺口也将进一步扩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