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六盘山翻译及赏析

文 / admin
2024-07-14 评论 ()

《清平乐·六盘山》原文: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1.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译文:广袤天空高远澄澈、白云飘逸,南飞的大雁已然消失在天际尽头。

2. 不抵达目的地就不算英雄好汉,算下来已经走过了二万里的征途。

3. 在险峻高耸的六盘山上,猛烈的西风吹动着红旗烈烈翻卷。

4. 如今我紧握长绳武装,究竟哪一天才能捆缚住那蒋家狂龙?赏析:此词回溯了万里长征的历程,展现了红军战士一往无前的钢铁意志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5. 这是一首在战斗中奋勇前行的胜利之歌,是一篇振奋人心、激昂斗志的宣言书。

6. 上阕“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起始境界恢宏辽阔,描绘了站在六盘山高峰之上举目远望之所见。

7. 这两句词紧扣十月的天空景象:天空明净爽朗,云层稀薄恬淡,大雁向南飞去。

8. “望断”二字含义丰富,寓意尤深。

9. “望断”,指一再眺望,直至不见仍在遥望。

10. 因为大雁每逢秋天,就要从北向南,前往南方过冬。

11. 看到南去的大雁,自然会勾起作者和红军对南方革命根据地军民以及故乡父老乡亲的无尽思念,所以才有了“望断”的神情。

12. 这两句虽是写景,却景中含情。

13. 接下来“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两句,抒情极为自豪。

14. 作者屈指一算,红军所走过的路程已然两万余里,前方再无险峻高山,预定的目的地必定能够抵达。

15. “不到长城非好汉”,还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北上前往抗日前线的坚毅意志和决心。

16. 唯有北上抗日,才称得上真正的好男儿。

17. 下阕首句“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先是承接上阕末句的抒情言志,将笔触转回到六盘山的实际景象。

18. 放眼望去,座座高峰,远近错落,尽入眼底。

19. 然而,这并非画面的关键所在,关键在于山峰之上飘扬着红军的旗帜。

20. 这旗帜高高矗立在山巅,与狂放的西风相呼应,舒展飘扬。

21. 这是信仰的力量,是坚守的力量!在这段最为艰难的岁月里,信仰的追随者同生共死,终于突破重围。

22. 而“漫卷”二字则高度凝练地展现出革命的力量依旧强大,依旧洒脱自如,依旧敢于在风浪尖上奋力一搏,这象征着革命的希望之火熊熊燃烧。

23. 所以下阕首句转回到六盘山的现实景象,绝非重复。

24. 它所表达的情感相较于上阕首句更进一层,我们所看到的不再是宁静与休憩、个人的胸怀和智慧,而是革命集体的崇高与可敬以及革命信仰的强大活力。

25. 形式上回到了起点,情感上却有了新的格调。

26. 下阕末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与上阕末句相同,从眼前的实景延展,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怀和志向。

27. 但在表达的内容上有了进一步的推进。

28. 上阕末句,是在古今战争之中探寻尚武英勇的精神,在谈笑、屈指之间举重若轻;而下阕末句所展现的情怀意志似乎已经完成了自我肯定和自我升华,进而有了更为具体的战斗冲动。

29. 诗人手持长缨,片刻的休憩与感慨已然足够,疲乏与困顿已然消散,激情与力量早已恢复。

30. 诗人已完全做好战斗准备,只待号角连营,上阵擒龙。

31. “何时”二字更凸显出诗人此刻内心的战斗渴望。

32. 这首词景象开阔,意蕴丰厚,起承转合,条理清晰,在意境和艺术结构上都堪称佳作。

33. 它在陕甘宁边区一直广泛流传,解放战争时期,延安广播电台也时常朗诵播放。

34.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够从这首作品中体悟到当年岁月的艰辛以及领袖人物的豪迈气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