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什么

文 / admin
2024-09-15 评论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乃是德国对波兰发起的闪电式袭击。最终,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以及世界人民成功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了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宣告结束。

相关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起因:

经济危机

1929 年 10 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溃,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了抛售股票的狂潮,收盘时转手的股票高达 1300 万股,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随之而来的是股票市场的崩塌和银行的挤兑风波,使美国经济陷入了绝境,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就此爆发。

法西斯独裁

1922 年 10 月,意大利王国国王任命墨索里尼担任意大利王国总理,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王国开始确立。

西方国家大萧条所引发的动荡,促使法西斯主义恶性发展。纳粹党迅速膨胀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第一大党。1933 年 1 月,阿道夫·希特勒在德意志第三帝国上台,2 月制造了国会纵火案,3 月通过《授权法》,接着一系列法西斯法案纷纷出台,至次年 8 月颁布《国家元首法》,对国家生活进行了全面改组,构建起集权统治的法西斯体制,并加紧扩充军备、准备战争。

自 1931 年九一八事变起,日本踏上了战争和法西斯化的道路。在日本,以军部为核心,从率先发动侵略战争入手,然后通过天皇制机构,自上而下一步步法西斯化,以适应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的需求。1936 年,日本法西斯青年军官发动的“二二六”兵变,使军部的实力大幅增强。不久,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此后,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王国与日本签订反共协定,并干预西班牙内战。

到 1933 年 11 月,法西斯运动遍及 23 个国家,半年后增加至 30 个国家。

一战祸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类基本矛盾均未得到解决,反倒新增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彼此间的矛盾。德意志第三帝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的严苛条款心怀不满。1933 年初,希特勒出任德意志第三帝国总理,纳粹党掌控国家政权,阿道夫·希特勒开始秘密武装德意志第三帝国。《凡尔赛和约》实则是 20 年的停战协议。

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在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上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得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国际联盟的失败

1920 年成立的国际联盟,虽是各国为防止武装冲突、强化普遍和平与安全而构建国际机构的首次尝试,但在实际运作中并未发挥维护和平的作用。其作用仅在于协助大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巩固了战后的世界体系。受英法两国的操纵,它对侵略行为缺乏有力的制裁,而且由于美国的缺席,进一步削弱了其职能。至二战前,国际联盟已形同虚设,无力阻挡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