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在哪里写的

文 / admin
2024-09-18 评论 ()

《题破山寺后禅院》乃是唐代诗人常建于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的一座禅院所作。此诗描绘了清晨游寺后禅院的所见所感,以简练凝炼的笔触营造出一个景致独特、深邃幽静的境界,充分展现了诗人游览名胜时的愉悦心情以及对高远境界的执着追求。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翻译

清晨时分,我步入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映照着山上的树林。

竹林中的小径通向幽静的深处,禅房周边的花木繁茂缤纷。

明媚的山光让飞鸟更加欢悦,清澈的潭水令人心境纯净。

此时此地,万物皆寂静无声,唯有钟磬之声悠悠回荡。

《题破山寺后禅院》注释

⑴破山寺:即兴福寺,位于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由南朝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入:走进。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晨的太阳。照:映照。高林:高大树木构成的树林。

⑷竹径:也作“曲径”,或作“一径”。通:也作“遇”。幽:清幽。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场所。

⑹悦:这里是使动用法,使……愉悦。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明。

⑻万籁(lài):各种各样的声音。籁,从孔洞中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此:在此处,即在后禅院。都:也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也作“惟余”,或作“唯闻”。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所用的法器。

《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

此诗以佛寺禅院为主题,抒发了作者超脱世俗、钟情山水的隐逸情怀。诗人在清晨登上破山,走进兴福寺,初升的旭日映照着山上的树林。佛教称僧众聚居之所为“丛林”,所以“高林”既指实际的树林,也暗含对禅院的赞美之意,在阳光照耀山林的景象中流露出对佛宇的尊崇之情。

随后,诗人穿过寺中的竹丛小径,来到幽深的后院,发现诵经礼佛的禅房隐藏在后院花丛树木的深处。如此清幽美妙的环境,令诗人惊叹不已,沉醉其中,尽情欣赏。

他抬眼望见寺后的青山在阳光的照耀下焕发出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欢唱;走到清澈的水潭边,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澄澈空明,心中的世俗杂念瞬间消除。此时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秘,摆脱了尘世的一切烦恼,如同鸟儿一般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似乎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音都消失了,只有钟磬之声,这悠扬而洪亮的佛音引领人们进入纯净愉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伦的所在,领略这空门忘却尘世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思。

全诗笔调古朴,层次清晰,意象深远,意境浑然交融,简洁纯净,感染力强,在艺术上相当完备,是唐代山水诗中独树一帜的佳作。

《题破山寺后禅院》创作背景

破山位于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始建于南朝,到唐代已属古寺。常建一生仕途不顺,常游览名山胜景以自娱。此诗是诗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具体创作时间无法确切考证。

《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介绍

常建,唐代诗人。开元年间进士,与王昌龄同榜。曾担任盱眙尉。仕途不得志,后隐居于鄂州武昌(今属湖北)。其诗作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也有部分边塞诗。著有《常建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