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落木萧萧下出自杜甫的哪首诗

文 / admin
2024-09-18 评论 ()

“无边落木萧萧下”这句诗源自杜甫创作的《登高》。此诗前半部分着重写景,后半部分侧重抒情,在写作手法上呈现出交错变化的妙处。整首诗借助登高时所目睹的秋江景色,吐露了诗人长期漂泊在外、年老多病且孤独忧愁的复杂心绪,情感激昂澎湃、扣人心弦。

《登高》原文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翻译

风刮得很急,天空高远,猿猴的啼叫声显得格外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鸟儿在盘旋飞翔。

无边无际的树木纷纷飘下落叶,看不到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面对秋景心生悲意,感慨自己漂泊万里,常年客居他乡,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上高台。

一生充满艰难险阻,常常因事业无成而抱憾,如今身已衰老,满心愁苦,偏偏又停下了消愁的酒杯。

《登高》注释

⑴登高: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向来有登高的习俗。

⑵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

⑶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沙:江边的沙滩。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响。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在他乡。

⑹百年:泛指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⑺艰难:同时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度怨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同鬓边落满霜雪。繁,这里用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年老多病,志向不得伸展。新停:刚刚停止。重阳登高,按例应当饮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登高》赏析

前四句描绘景色,叙述登高时的所见所闻,紧密围绕秋天的季节特点,展现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象。首联是局部的近景,颔联则是整体的远景。后四句抒发情感,写登高时的感受,围绕作者自身的身世经历,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落他乡的悲哀之情。

颈联感伤自己的身世,将前四句写景中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示出来;尾联再次加以陈述,以衰老愁苦、疾病缠身的自我形象作结。全诗语言精炼,通篇对仗工整,一二句还有句中对仗,充分展现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驾驭和运用已达到圆融自如的境界。

《登高》创作背景

《登高》创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 年)秋天,杜甫当时身处夔州。那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然而地方军阀趁机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原本在严武幕府中,依靠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乘船南下。

原本打算直接抵达夔门,却因疾病缠身,在云安停留了几个月后才抵达夔州。如果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居住长达三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旧困苦,身体状况也非常糟糕。

有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远眺,百感交集。眼中所见的景象,触发了心中的感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也融入了他年老多病、孤独忧愁的悲哀。于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顿的情况下创作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登高》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曾自称少陵野老。参加进士考试未中,曾担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世人称他为杜工部。他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代以后被尊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他的诗作大胆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内容深刻。众多优秀作品,展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因而被称为“诗史”。在艺术方面,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其擅长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极高的表达能力。留存的诗作有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推荐阅读: